公告: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民普法教育的指示精神 ! 数字化经济的浪潮已经悄然到来!让我们共同迎接数字化新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
电话: 网址: www.zzlshyfl.com www. CGTVshyf.com www.CDTVshyf.com 监督电话: 18601087810 邮箱: cctvfz@126.com 证件查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

时间:2022-03-14 阅读:191709 来源:中国中央数字电视法制与经济栏目

分享到:

征文选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jpg

文/ 覃孟生(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专家顾问、广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联合会总规划师)

广西加快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先行试点工作,塑造美丽乡村之“形”,充盈乡村产业之“实”,铸牢乡村文明之“魂”,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随着北部湾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RCEP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壮美广西“1+1+4+3+N”产业格局的深入实施,广西的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城镇人口等将不断拓展、优化,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亦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有利于广西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促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广西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强区建设现状分析

2017年4月,总书记视察广西,作出了“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重要指示,为广西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把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出台了《广西“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全面启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书记特别对广西脱贫攻坚指示:农业农村发展成为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亮点,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逐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据统计2020年,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责献率达48.7%,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03%,位居西部民族地区第一位。全区累计发布农业品牌199个,品牌总产值657亿元,品牌价值超过1500亿元,打造了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桂林罗汉果、容县沙田柚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区域性公共品牌。

(二)民族地区现代示范园区创建成效突出

截至2020年7月,在核心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升级打造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平台,累计获批创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3个已通过认定,获认定的数量排西部省区前3位;累计获批1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总数名列全国前5位,累计获批建设2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三)全新构建民族地区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在新冠疫情之下,2020年,全区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仍然提高到57%,年销售额亿元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65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7600亿元,同比增长10%。初步形成以崇左、来宾等为重点的蔗糖加工集聚区、北部湾粮油加工聚集区,以及桂北果蔬、桂中南现代中药、桂东南畜禽产品、桂南水产品、桂西南香料、桂东南和桂西北林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农旅、农文、农教和产村融合明显提升,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330亿元。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电商、众筹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壮大,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四)民族地区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加速成长

2021年8月,在广西创建了全国首家“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首家“农业经理人学院”及首家“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8万多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800多人、农业经理人600多人,涌现了全国十佳农民、乡村振兴壮族种养能手赖园园等一批优秀新型农民,部分高素质农民逐步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异军突起,成八桂种田“新主力”,在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乡村振兴持续激活民族地区新动能

截至2020年5月底全区土地确权颁证率98.35%,建立完善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土地确权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2021年8月,全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将达3700个,“三农”金融服务室覆盖率将达90%。全区14个设区市共上报备案乡村振兴试点村349个,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六)美丽广西乡村及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截止2021年9月,全区完成了350个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8%,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经过治理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截止目前,广西实现450万贫困人口脱贫、4719个贫困村出列、46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2019年,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498.8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76元,增长10%。产业扶贫挑起全区脱贫攻坚“大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扶贫产业,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9月底,全区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4.18%。

二、广西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措施

(一)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乡村振兴示范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农村民生福祉,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坚持以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强区建设为战略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力,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水平,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力争到2025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500亿元左右。

(三)立足特色资源提升质量强农

1、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在巩固提升现已打造的6个1000亿元产业的基础上,将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优质家禽等3个产业新增发展壮大成为1000亿元产业,力争全区形成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海洋渔业、优质家畜、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优质家禽等9个千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子集群,到2025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大力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行动,推动产业形态由“优势产业”升级为“大产业集群”,营造要素有效集聚、资源高度集约的乡村产业生态。在重点打造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同时,加快发展壮大一批百亿元产业,形成以9个千亿级战略性支柱产业子集群为支撑和蚕桑、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等4个500亿元产业子集群为拓展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新体系。力争“十四五”期间广西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数量排在全国前列或西部省区前列。

2、加快推进桑蚕、水果、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蛙跳式”升级。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以遴选打造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加快推动蔗糖、果蔬、畜牧、渔业等上下游产业由非优势生产区域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不断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为核心片区,以北部湾沿海渔港群为依托,以“4+4+3”国家级创建的战略联动为抓手,集中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北部湾现代渔港示范区。持续大力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增强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基础和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并以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农业产业带为主轴和纽带,促进广西农业东融发展,协同推进粤桂农业合作、产业协同、链条对接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防城港市、崇左市、河池、百色市资源整合、业态融合,连线连片打造沿边特色农业产业带,重点深挖东兴、凭祥、百色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边境口岸优势,积极拓展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重要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做优做大西部民族地区陆海新通道农产品进出口主通道和区域性集散物流中心。

3、创新发展新兴经济业态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以自治区加快构建向海现代产业体系为统领,大力推进以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和区域性渔业综合开发为重点、以实施“蓝色粮仓”“海洋牧场”和“现代渔港”三大工程为抓手的蓝色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广西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和产业优势。力争到2025年,全区海水产品产量达250万吨,海洋渔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渔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实现比“十三五”末翻一倍。

提升发展绿色经济。以大力发展“三型”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向“生产绿”转型,力争到2025年,实现节肥节药生产技术推广覆盖面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88%以上、畜牧大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

加快发展银色经济。以广西得天独厚的生态山水、经过8年持续建设的“美丽广西”清洁田园生态乡村为基底,依托极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富硒资源、森林资源,在全国率先打造农业康养、生态山水康养、季节性康养相结合、成集群的全域康养省区,加快发展以富硒农业、健康食品、道地药材、民族医药、森林养生、休闲旅游、乡村度假等为产品的康养长寿产业,进一步提升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巴马、国家首批13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之一桂林、中国首个全域长寿市贺州等康养胜地的龙头地位和市场影响力,重点打造一批健康养生基地、长寿生态村落、山水康养特色小镇和中心城市群城市1小时康养农业圈,整合推出一批康养长寿旅游目的地、富硒农产品优选地,在全国主打和擦亮“壮美广西·康养寿乡”品牌。

创新发展土色经济。充分发挥广西丰富的岭南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优势,突出“土香土色”和“乡土乡愁”,打好“特色”这张牌,大力开发一批壮乡特色浓郁、广西“味道”纯正的“三品一标”的乡土特色产业产品。充分挖掘和引入地方历史、地理、文化、生态等价值,重振“南方黑芝麻糊”“广西金嗓子”等产品记忆,升级打造螺蛳粉、桂林米粉、百色芒果、广西(梧州)六堡茶、横县茉莉花、青秀金花茶、永福罗汉果、容县沙田柚、荔浦芋、陆川猪、乐业石斛产业等地域性特色产品,深度开发花山岩画、龙脊梯田、壮族“三月三”、“刘三姐文化”、钦州坭兴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明、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类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从产业“特”到产品“特”、从质量“特”到乡村“特”的全面加持,促进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特色升级,在全国创新打响民族地区土色经济品牌。

培育打造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集群,在推进建设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的基础上,加快打造一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的农业百亿元县。力争到2025年,全区培育百亿元县5个、十亿元镇5个、亿元村1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数量居全国或西部省区前列。

4、推动特色农业集聚发展

大力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以及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现一批千百亿元农业产业集群显现,形成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桑蚕、中医药(茉莉花茶、六堡茶、金花茶、石斛)、油茶、优质家禽等4个500亿元产业,休闲农业发展成为超过300亿元产业,打造食用菌菇类发展成为200亿元产业,茶叶产值超过100亿元,基本形成广西乡村振兴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

5、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高质量农业综合体,以高附加值产量构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创建体系。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广西高质量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强区建设对策及建议

(一)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强区对策

1、在发展方向上,立足特色和优势条件,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激发并重塑农业大省区的发展新活力、竞争新优势,加快农业大省区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区提升迈进。

2、在发展内涵上,巩固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成果、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成果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果,塑造美丽乡村之“形”,充盈乡村产业之“实”,铸牢乡村文明之“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3、在发展动力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四化同步”,

推动城市主导、农村从属的“以城带乡”发展思路全面转变为“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思路,加快由劳动力、资源、资本等要素驱动向农业科技、设施装备、AI智能、大数据、云平台以及农业物联网等创新驱动提升转化。

4、在发展目标上,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以乡村振兴统揽新阶段“三农”工作,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化全面实现。

(二)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现代特色农业强区建议

1.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五年行动[[]],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管理、特色风貌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生态保护等乡村建设工程,着力打造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四园乡村”)。 

2、培育新时代民族地区文明乡风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公共文化、平安乡村“三创建”工作,到2025年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30%,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80%。加强对文物古迹、古镇古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保护,深入挖掘和弘扬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壮族地区部落文化、骆越文化、“那”稻作文化、龙母文化、山歌文化等乡村民族特色文化。

3、深入民族地区实施乡村善治行动

推广宾阳县古辣镇马界村、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兴宁区三塘镇围村、环江思恩镇陈双村、宜州下枧河村、崇左江州区驮卢村等广西民族地区示范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以基层党建为统领,探索实施“五治”融合的广西社会综合治理路径。加强乡村智治建设,应用5G新基建以及3S技术,稳步推进“百兆乡村”“智慧乡村”“智慧党建”“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和“雪亮工程”等大数据、云平台的数字广西建设。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机制和智慧综治数字化服务功能。

4、深入民族地区实施边境惠民富民行动

落实“5+2”及“3+1”的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规划,实施共建共富、全民共享的乡村民生优化行动,聚焦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生活。深入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如崇左、防城港、百色等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返乡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等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就业扶贫车间,

5、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按照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的要求,加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各方面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四个不摘”。加快广西马山、隆安、德保、靖西、田东、东兰、金秀、三江、资源、上思、乐业等国家(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推动粤桂乡村振兴协作,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强化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

6、加强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按照《广西乡村振兴试点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创建标准及助推“‘10+3’特色产业”措施,选择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自然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扎实的重点村屯,统筹推进村庄布局优化、乡村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深化等工作,打造一批以农业为本体,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的“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民族融合先行示范村,凸显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新风貌,建设在西部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先行区。

(  二0二二年一月)

(作者:覃孟生  现任广西经济体制改革委研究员、广西乡村振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数码学院二级教授、博士)

编辑: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