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网广东讯:在徐闻县迈陈镇的土地上,讨墩村正以一幅热气腾腾的振兴图景,写着属于乡村的奋进故事。这幅图景里,有邓广盛村长的引领身影以及村领导班子邓队、邓国慧等,有村委会干部骨干邓定世的带头脚步,更有800多村民的同心同行——他们攥紧实干的画笔,既在田埂地头、村道院落间勾勒发展轮廓,又以奖学奖教的温度守护未来希望,把对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的担当,揉进了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里。
走进讨墩村,最先感受到的是“带头干”的劲儿。乡村振兴缺不得“主心骨”,邓广盛村长心里揣着全村的事,从村路硬化的规划到特色作物的种植调研,从危房改造的细节到文化广场的选址,他总说“干部多往前站一步,村民就多一分信心”。而村委会的干部骨干们也把这话落在了实处:有人主动对接农技专家,带着村民学大棚种植技术,让撂荒的土地长出了“金豆角”;玉米,尖椒,茄子等农作物,有人牵头整理村规民约,带动大家搞起“门前三包”,曾经杂乱的巷道如今摆上了小花坛;还有人跑前跑后协调资源,争取到了光伏项目落地,让村集体有了持续的“造血”能力。
干部带头,村民自然跟上。800多双勤劳的手,把“要我振兴”变成了“我要振兴”。春耕时,村民们跟着技术骨干在田里忙育苗,连老人都来帮忙拾掇地膜;修排水沟时,家家户户出工出力,没人计较干多干少;村里搞电商直播间帮卖农产品,年轻人主动学直播技巧,把讨墩村的菠萝蜜、小海鱼卖到了外地。有村民说:“以前总盼着外面的好日子,现在看着村里一天天变样,才懂咱自己的手就能把家乡变好看、变富裕。”
更让人暖心的是,讨墩村把“当下的发展”和“未来的希望”紧紧拴在了一起。邓广盛村长常念叨:“乡村要真振兴,得有一代代能扛事的人,奖学奖教就是给未来‘搭梯子’。”村里专门拿出集体资金设了奖学奖教金,每年开学前都热热闹闹办颁奖仪式:考上大学的孩子能拿到奖学金,教书育人的老师能领到奖励,连进步大的中小学生都有小奖状。
去年夏天,村里的邓家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颁奖时她握着村长的手说:“等我毕业,就回镇上当老师,像教我的老师一样,把村里的娃教好。”这样的话,在颁奖仪式上听过不少——那些被奖励的孩子把“感恩”记在心里,那些被肯定的老师把“责任”扛得更稳,而这份对教育的重视,正悄悄给讨墩村攒着“后劲”:这两年村里考上高中、大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村小学的教学成绩也在镇上排到了前头,谁都能看出,这村子的未来,亮堂着呢。
如今的讨墩村,路宽了、院净了,田里有奔头、校园有笑声。村两委干部们还在盘算着新事:再修个农产品加工坊,让村民的作物卖上更好的价;给村里的老手艺搞个展示区,让传统文化也能吸引人。800多村民跟着往前奔,没人急着要“惊天动地的成绩”,只知道“多干一点,家乡就好一点”。
这就是讨墩村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步一步的实干;没有惊天动地,只有一点一滴的温暖。在村两委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他们用“带头干”的担当、“共奋进”的同心、“育未来”的远见,给乡村振兴写下了最朴实也最动人的注脚。而这样的故事,正在无数乡村上演,汇聚成国家发展最扎实的底气。
通讯员:黄守民 供图:李华威编辑:邓龙威